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6 01:23:0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修眉 蘭素英 每經編輯 賈運可
每經記者 黃修眉 蘭素英 每經編輯 賈運可
2017年6月7日,原本紅紅火火的港股市場平地響起一聲驚雷——渾水公司(Muddy Waters)、FG Alpha Management、哥譚市研究(Gotham City),三家國際沽空機構輪番上陣,針對三家港股公司分別發(fā)出沽空報告。
一天內出現(xiàn)三起沽空事件,這聲驚雷,不僅讓被沽空公司紛紛采取緊急停牌、發(fā)布澄清公告等方式予以回擊,也讓資本市場為之震動,不少人不由回想起了2010年~2013年間的沽空潮。彼時,大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被機構沽空,部分公司股價一瀉千里甚至退市,至今仍未翻身。
值得注意的是,據(j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tǒng)計整理,今年以來的這波沽空潮較以往呈現(xiàn)出四大新的特征:其一,沽空密集爆發(fā);其二,沽空力量逐漸向港股市場轉移;其三,狙擊目標瞄準百億市值公司;其四,滬港通、深港通開通后,大量內地南下資金參與港股市場炒作,首次正面接觸沽空戰(zhàn)。
一天三起沽空創(chuàng)紀錄
6月7日的港股市場,可能讓很多人記憶猶新。
當日,國際沽空大鱷渾水公司創(chuàng)始人卡森·布洛克在SOHN香港投資會議上,宣布沽空敏華控股,并細數(shù)了該公司的五大“罪狀”,包括未披露債務、稅務信息不一致、出口數(shù)據(jù)疑造假、利潤率過高等問題。消息一出,敏華控股股價在短短幾分鐘內便從7.40港元暴跌至5.67港元,跌幅一度高達15%。為了應對股價的異常波動,敏華控股宣布緊急停牌,并稱公司將在稍后發(fā)布澄清公告。
就在布洛克宣布沽空敏華控股后,另一家沽空機構FG Alpha Management緊隨其后,也在該會議上宣布沽空達利食品,其質疑主要針對上市公司廣告費、運營成本、預付款、資本開支以及稅務信息不一致等方面。消息發(fā)布后,達利食品股價快速跳水,一度跌逾7%,尾盤稍有回升,收盤跌6.52%,市值縮水41.08億港元。但次日,達利食品股價收漲3.95%。
實際上,早在當天上午,著名沽空機構哥譚市研究已經發(fā)布了一份針對瑞聲科技的沽空報告。但與前述兩個案例不同,在5月11日和18日,哥譚市研究已分別發(fā)布報告沽空瑞聲科技。不過,就在“吃瓜群眾”紛紛覺得瑞聲科技被“成功拿下”時,事件卻出現(xiàn)了戲劇性轉變——哥譚市研究的沽空報告遭到了業(yè)內著名同行的質疑。
6月6日,匿名分析發(fā)聲力挺瑞聲科技,稱哥譚市研究的沽空報告錯誤連篇,沒有最基本的常識和邏輯。6月7日,哥譚市研究再發(fā)報告繼續(xù)沽空瑞聲科技,回擊匿名分析的指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同一時期的同一家公司,兩家著名國際沽空機構卻觀點相左,這種情況在最近五年的全球金融市場實屬罕見。而一天之內三起沽空,也是近五年沽空行業(yè)前所未有的現(xiàn)象。
沽空力量向港股市場轉移
一份接一份的沽空報告,在讓被沽空公司壓力倍增的同時,也讓許多投資者回想起了一段往事。2010年~2013年間,沽空機構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發(fā)起了一波沽空潮,大量中概股公司遭質疑后股價重挫甚至最終退市。
比如,2010年6月,渾水公司發(fā)布針對東方紙業(yè)的沽空報告,打響了渾水公司沽空的“第一槍”,也開啟了中概股集體遭遇沽空的序幕。同年8月底,著名財經雜志《巴倫周刊》刊登了題為《警惕中國企業(yè)借殼上市》的評論文章,對借殼上市的中概股提出了批評,引發(fā)市場對中概股的進一步關注。同年11月,渾水公司再度出手,發(fā)報告沽空綠諾科技,使得對中概股的沽空再度升級。經過多輪爭辯,綠諾科技最終退市,引發(fā)市場廣泛關注。
如今,這批沽空機構又將目光投向了港股市場。尤其最近五年,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據(j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2012年至今,11家國際主流沽空機構,總共沽空了全球100家公司。其中,遭遇沽空的港股公司就有32家。最近兩年尤為密集,2016年共計8家,今年至今則已有7家港股公司被沽空。出手的沽空機構除了該領域的大鱷渾水公司、格勞克斯研究、香櫞、匿名分析等,還有哥譚市研究、愛默生分析、FG Alpha Management、Blazing Research、Triam Research、鐘馗研究等11家主流機構。
不過,中概股和內資股并非沽空機構的唯一目標。近五年內,仍有10余只其他市場的外資股票被沽空。例如2017年3月,哥譚市研究針對德國公司Aurelius Equity Opportunities發(fā)布了沽空報告。
百億市值成沽空機構“新寵”
申萬宏源海外研究團隊王海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來沽空機構出手頻繁,出擊對象也是市場熱點公司。從最近沽空報告的內容看,哥譚市研究稱瑞聲科技利潤率虛高,科通芯城被質疑市場前景不好,這些都是質疑公司財務數(shù)據(jù)不夠好。與過去相比,對質疑公司財務數(shù)據(jù)的沽空行為,市場反應已經大不如前。
王海濤指出,從今年的沽空案例來看,由于幾十億港元市值的股票流通性小,達不到沽空機構想要的效果,因此其大多選擇百億港元及以上市值的公司下手。
由前香港大行分析師組成的港股專業(yè)投資者(Pro Investor)團隊則向記者表示,今年沽空機構狙擊的對象多是年內表現(xiàn)強勢的明星股或熱門題材股。這些股票由于獲利盤頗豐,市場反應敏感,為沽空機構創(chuàng)造了(需要的)大跌空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2016年,沽空機構選擇的港股沽空目標主要集中在市值幾十億至百億港元的公司。例如,2016年12月13日被Triam Research沽空的中國全通,沽空報告前一交易日該股市值逾44億港元。同年12月28日,中國擎天軟件被鐘馗研究沽空,其在前一交易日的市值還不到40億港元。去年底被渾水公司沽空后暴跌的輝山乳業(yè),當時的市值也不過60億港元左右。
但從今年初開始,沽空機構逐漸將目光鎖定在了市值百億港元甚至千億港元,有著不錯成長性和豐厚分紅的明星企業(yè)身上。比如,豐盛控股被沽空前一交易日市值超過560億港元,瑞聲科技被沽空前一交易日市值逾1340億港元。最新“中槍”的敏華控股和達利食品,在被沽空前市值也均超過百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場逐漸成熟,沽空報告的殺傷力有時候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以前沽空報告對個股殺傷力大,(往往)使其股價跌幅過半,甚至能跌到讓大股東質押股票被強行平倉的地步?!蓖鹾硎?,“但今年沽空行為對股價的影響非常小,個股跌幅能達到10%~20%就不錯了?!?/p>
記者發(fā)現(xiàn),相較于德普科技和輝山乳業(yè)去年被沽空時超過90%的單日跌幅,今年沽空機構針對港股市場總共7家內資公司的沽空中,沽空當日股價波動最大的科通芯城,跌幅也只有22%。其次是4月25日被格勞克斯研究沽空的豐盛控股,當日跌幅約12%。而其他幾家公司被沽空當日跌幅均在1%到11%之間。
內地資金直面沽空大戰(zhàn)
為何今年以來沽空機構頻頻選擇對港股出手?為何目標都是內資公司?
記者注意到,港股市場與A股市場存在一定差別。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市場體系,不僅允許沽空,也允許機構或市場人士對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提出合理質疑。
此外,被沽空的港股公司還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南下資金參與程度較高。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大批內地資金南下“淘金”,但對港股沽空機制卻鮮有了解。因此,只要沽空機構一出手,這些資金往往不知如何應對,極易出現(xiàn)恐慌情緒,無法對報告所質疑的問題進行理性判斷,只要他們被“嚇退”,沽空機構就“得手”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香港聯(lián)交所截至2017年5月22日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近期被沽空的德普科技、豐盛控股、中國宏橋、輝山乳業(yè)、科通芯城、瑞聲科技都是南下資金的重倉標的。其中,德普科技港股通持股占已發(fā)行股份比例為24.3%,豐盛控股港股通占比為14.2%,中國宏橋港股通占比為9%。
協(xié)縱策略管理集團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黃立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今年來香港上市公司被頻繁沽空,與近年來港股與A股聯(lián)動加深有關?!澳切┍还量盏墓疽话愣加兄蓛r虛高、有人炒作、財務數(shù)據(jù)不扎實、公司表現(xiàn)與行業(yè)景氣度不吻合等特征?!秉S立沖表示。
從近期被沽空的7家港股公司來看,大部分被質疑的問題都集中在遠超行業(yè)水平的利潤率、未披露貸款或關聯(lián)交易等方面。沽空機構要出手也不會隨意“點兵點將”,必是有備而來。
對于南下資金如何防范此類投資風險,王海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建議,通過港股通南下的內地資金,可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大市值股票,因為大市值公司管理往往更為規(guī)范完善;同時可從公司治理方面考察一只股票,盡量詳盡了解公司的治理歷史,例如公司此前是否做過折價較大的配售或公司是否曾給出很高的業(yè)績指引卻未能達到等,這些都有可能表明該公司治理不善,存在被質疑的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