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1 00:53:15
中國抑制三公消費、酒水塑化劑等行業(yè)事件,帶給白酒行業(yè)近三年的行業(yè)調整期,行業(yè)正經歷著一場戰(zhàn)火的洗禮。統計資料顯示,餐飲行業(yè)收入自2014年3月份起已經恢復正增長,餐飲行業(yè)的復蘇預示著居民消費開始完成對三公消費的替代;經過兩年多的去庫存,高端白酒價格正逐步回歸到合理水平,白酒批零價格已企穩(wěn)近半年。白酒行業(yè)表現出兩個主要特點,一個是大眾消費為代表的白酒消費群體要求經銷商們以更加貼近終端消費者的姿態(tài)和形式經銷運營;二是白酒經銷通過漲價獲得的高額利潤已經不復存在,經銷企業(yè)需要精簡和壓縮業(yè)務成本并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目前的行業(yè)市場情況下,作為國際酒水大亨的銀基集團(00886,HK),又有哪些新動向呢?
銀基集團在1997年于中國香港成立并開始于東南亞市場非獨家經銷五糧液酒系列,之后轉做中國內地市場,銀基憑借超過15年在中國內地及全球市場中高端白酒的經驗,成為唯一一家代理中國四大名酒的上市白酒經銷商。在行業(yè)調整的低谷期沉寂了兩年之后,其他酒水代理商中有近一半已經離開戰(zhàn)場,銀基集團在這場戰(zhàn)火硝煙彌漫的戰(zhàn)斗中,雖然傷痕累累,但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已經做好了繼續(xù)沖鋒的準備。
“彈藥”的儲備
10月29日,銀基集團宣布與國酒茅臺訂立獨家經銷協議,根據該協議,銀基擁有獨家經銷權,在中國內地經銷貴州茅臺酒的四種新產品八個款的白酒(分別為53度茅臺酒400及1300毫升瓶裝、43度茅臺酒400及1300毫升瓶裝、53度茅臺王子酒1500及3000毫升瓶裝及53度茅臺迎賓酒1500及3000毫升瓶裝),為期10年。這次銀基代理的產品品類的豐富有幾個解讀:一是400毫升瓶裝比起傳統包裝,量少價廉,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二是3000毫升大瓶裝有收藏和貯存的價值,符合家庭消費的需求;三是茅臺迎賓和王子酒的代理,標志著銀基從“高端”酒水代理向親民化發(fā)展的實質性轉型。
另外,五糧液集團作為銀基最大的酒水供應商,其給銀基的供貨價已經調整至2011年9月前的水平,相信將較好地降低和改善銀基的毛利率水平,并刺激銷售。
“天羅地網”的重構
銀基集團涉足電商始于2013年,先后同內地主流購物平臺,如京東、一號店等合作開展線上銷售,同時積極擴展電視購物領域,與湖南快樂購等國內10多家知名TV購物頻道建立合作關系,電商業(yè)務對銀基集團營業(yè)額的貢獻越來越顯著。
今年9月份,銀基集團與深圳市順豐商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簽署長達十年的戰(zhàn)略合作協議,借助順豐強大的線上電商平臺及線下實體店“順豐嘿客”,擴寬酒水的銷售渠道。順豐作為內地最大的民營物流企業(yè),基本配套設施完善并擁有覆蓋全國的快遞配送網絡,由于“高費用、高效率”的配送模式,順豐的客戶群體消費水平和實力較高,對產品質量和效率有較高要求,順豐龐大的消費客戶群給銀基銷售額帶來保障。
目前順豐“嘿客”實體店在內地已經布局并開業(yè)了2000家門店,預計一年內將不少于4000家門店;根據順豐的規(guī)劃,其嘿客門店數量三年內將達到30000家左右?!绊権S嘿客”作為網購服務社區(qū)店,讓消費者可以通過其電商平臺在線選購,在家門口拿到相關產品,這種酒類O2O行銷方式,必須通過強大的物流配送系統、全國的物流網絡終端及快捷的顧客響應才能實現,順豐與銀基的聯手,是將優(yōu)良的酒類產品順利通過與消費者互動送到顧客手中的重要戰(zhàn)略。據悉,銀基和順豐的合作才剛剛拉開了序幕,其他密切的商務合作關系,將帶給雙方更多的實惠。銀基與順豐的對接,是企業(yè)尋求出路的主動出擊,還可能會是行業(yè)強強聯合的一個典型范例。今年下半年,銀基自身獨立的電子商務平臺也將重新上線,準備搶占酒類產品電商平臺的一杯羹。銀基的種種舉措標志著銀基酒類經銷的“天羅地網”已具雛形。
“自身機能”的歷練
近一年來,銀基集團正在完成對傳統渠道的人員整合和高端人才的引進,銀基在不斷積蓄能量。同時,銀基積極探索開發(fā)各種適合年輕消費群體的低酒精度飲品,如預調酒等,增強自主開發(fā)能力,努力通過現有的和建設中的渠道網絡迅速占領市場,銀基集團由外到內都在經歷一場大的換血,這種積極的姿態(tài)彰顯其雄心可見一斑。在這個新生實體實力逐步增強的朦朧面紗未揭開之前,銀基究竟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驚喜?這不得不引起業(yè)界和大眾的關注與思考。
(文/楊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