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眾安網銷37℃“高溫險”30城市免賠期合理性受熱議

2014-05-28 00:22:4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fā)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fā)自北京

近年來多地夏日高溫天數打破歷史紀錄,盛夏將至,高溫天氣再次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

連續(xù)高溫超過37℃可以獲得保險賠付?上周,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推出其首款高溫險產品,也是國內首例面向個人的氣象指數保險產品——眾安37℃高溫險。投保該產品后,在保險期內,一旦被保險人所在城市氣溫在37℃以上累計超過一定免賠天數,即可獲得保險理賠。

業(yè)內人士分析:“目前高溫險在業(yè)內還是首例,以往市場高溫險缺位,主要是由于在研發(fā)、銷售及理賠成本等方面存在較大挑戰(zhàn)。”不過,也有網友質疑,此款高溫險與此前的一些互聯網保險產品一樣,噱頭十足但其實難獲賠。

以北京地區(qū)為例,眾安37℃高溫險的免賠天數為6天,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查閱官方氣象數據后發(fā)現,在過去的三年同期(指6月21日~8月23日),北京最高氣溫超過37℃的僅有2天。換言之,如果過去三年購買此保險,北京市民獲賠的概率為零。

高溫險涵蓋30個城市

近日,眾安保險在其官方微信和淘寶官方旗艦店兩個渠道推出了37℃高溫險,該產品一經推出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截至5月26日下午15點42分,眾安保險淘寶官方旗艦店就已經累積售出10268件。該保險產品全稱為眾安保險高溫天氣費用損失保險,即在保險期限內,因被保險人身處的投保城市高溫日天數超過本合同約定的免賠天數,即按照合同約定進行賠付。

眾安保險解釋稱,當日最高氣溫等于或高于37℃的溫度值,即定義為高溫日。該產品的保險期限為2014年6月21日至8月23日,即今年夏至到處暑兩個節(jié)氣期間,承保的天數為64天。

該產品分為三檔:保費10元,對應的保險金額為100元,賠付5元/天,限額100元;保費30元,對應的保額為300元,賠付15元/天,限額300元;保費50元,對應的保額為500元,賠付25元/天,限額500元。

來自眾安保險的合同條款顯示,免賠天數最多的是重慶,為28天,杭州免賠天數為25天,福州免賠天數為23天,南昌免賠天數為19天,武漢免賠天數為15天,南京免賠天數為13天、上海免賠天數為11天,北京免賠天數為6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fā)現,在眾安保險高溫險涵蓋的30個重點城市中,作為長江緯度區(qū)域 “七大火爐”之一的長沙沒有在內。

眾安保險客服人員解釋稱,長沙不在其投保范圍之內,眾安保險是根據以往幾年的天氣情況數據,總結出來這30個城市的高溫情況,目前只針對這30個城市。

至于為何沒有長沙,其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先覆蓋30個城市,以后會覆蓋更多的城市。

免賠期合理性受質疑

眾安保險的新聞稿稱,去年冬天為暖冬,今年可能再次出現炎熱夏天。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高溫天氣會越來越頻繁。歷史數據顯示,去年上海37°C以上高溫日21天,如果按照現在高溫險方案計算,可獲賠款50元/份;杭州37°C高溫日31天,可獲賠款30元;再比如北京37°C以上1999年高溫日9天,可獲賠15元,2000年37°C以上高溫日13天,可獲賠35元。近日,北京等地氣溫已經達到30度。

不過,針對不同城市設定的免賠期仍引起一些質疑。如眾安“高溫險”在北京的免賠天數為6天。有網友就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來自中國天氣網的數據正確,2011年、2012、2013年三年的6至9月,北京超過37度的天數只有3天”。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查詢到,北京地區(qū)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的6月1日至9月1日期間,北京日最高氣溫達到37度的確實只有三天。

如果按照眾安高溫險設定的今年的保險期間“6月21日至8月23日”來統計,過去三年夏天北京最高氣溫超過37℃的天數僅剩下2天。換言之,如果過去三年購買此保險,北京市民獲賠的概率為零。

那么,北京免賠天數為6天是如何確定的呢?眾安保險客服人員稱,免賠天數是累計6天,并不是連續(xù)6天,如果超過6天,若第7天還是37℃的話,就開始按天數進行理賠,如5元、15元、25元。這是根據以往幾年的天氣情況分析出來之后確定的。對于是根據以往多少年的數據情況確定的,該客服人員稱,不清楚。

對于北京免賠天數6天,眾安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是有一個數據模型累計起來的,結合每個城市的特點,根據以前二、三十年的數據分析出來的,不是光看去年或者近三年的數據,至少也是十年以上的數據,不是簡單計算的。”

對于每個城市的免賠天數不同的情況,眾安保險在官方微信上解釋稱:“每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帶不同,出現37℃高溫日的幾率也大不相同。為了公平起見,我們根據各城市的歷史高溫數據以及對于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各城市今后氣候的預判,得出了不同的免賠天數。”

某險企的精算人士在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坦言,這個產品還是有點像彩票的感覺,這個產品的費率其實并不低,費率達10%(如100元保額,保費為10元),根據大數法則來看,個人預計這個產品不會出現大面積賠付,所以眾安保險的這個產品還是會盈利的。

《《《

相關鏈接

互聯網氣象保險屢成炒作熱點 大規(guī)模推廣仍需時機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fā)自上海

一邊是互聯網初涉氣象保險引發(fā)各界關注;另一邊是傳統的氣象保險——農業(yè)保險發(fā)展多年來仍不能擺脫財政補貼的現狀。多家險企試水氣象保險的一小步,會否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運用,給傳統天氣保險帶來新的變化呢?

保險業(yè)內人士表示,從“月亮險”到“霧霾險”,再到“高溫險”,形形色色的天氣保險之所以屢屢引發(fā)關注,甚至成為炒作話題,實際反映的是在氣象保險方面的缺失。中國地處自然災害頻發(fā)區(qū)域,每年因各類自然災害遭受巨大人民生命和財產損失。若能將互聯網在個人氣象指數保險方面的試點延伸,對農業(yè)險的轉型來說意義重大。

各類氣象保險引發(fā)熱議/

能給“高溫”上份保險嗎?記者獲悉,如果投保眾安保險的37℃高溫險,在6月21日至8月23日的保險期間,超37℃的高溫日扣除免賠天數后,即可按5元/天可以獲得保險理賠。這款37℃高溫險目前覆蓋全國30座主要城市。由于37℃高溫險針對的是持續(xù)酷暑造成的個人額外生活支出,眾安保險稱,37℃高溫險是一款真正意義上關切個人生活的氣象指數保險。

近年來,互聯網保險創(chuàng)新“花樣翻新”,較早前安聯曾推出過針對天氣的互聯網保險產品,如“賞月險”——如中秋看不到月亮,投??色@得一定數額的理賠款,由于賠付的是消費者不能賞月造成的心情損失,該產品一度被質疑為變相賭博,引發(fā)了行業(yè)內對天氣承包的熱議。

一邊是互聯網初步涉及氣象保險,屢屢引發(fā)各界關注,甚至成為炒作話題;另一邊,傳統的氣象保險——農業(yè)保險發(fā)展多年來仍不能擺脫財政補貼的現狀。此外,涉及天氣的巨災保險,也采用以國家財政救濟和社會捐助為主的模式,一旦發(fā)生,累計造成的損失往往超過了承受主體的實際承受能力。據了解,2013年黑龍江的洪水保險業(yè)賠付27億元,當地農險的經營主體實現超賠。其中,陽光農業(yè)的農險業(yè)務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公司2013年年報數據顯示,受種植業(yè)保險承保作物遭受較大自然災害影響,其農業(yè)險賠付支出26.22億元,同比增長180%。

無論是保“氣溫”、保“賞月”、還是保“天晴”,這些不斷涌現的線上“碎片化”的保險產品,以更為市場化的方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因天氣異常導致個人遭受經濟損失后,由保險公司向投保人提供賠償,會否會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運用?

利用指數對沖風險/

所謂氣象指數保險,是指把一個或幾個氣候條件對農作物損害程度指數化,每個指數都有對應的農作物產量和損益。保險合同以這種指數為基礎,當指數達到一定水平,并對農產品造成一定影響時,投保人就可以獲得相應標準的賠償。

據了解,氣象指數保險起源于1997年的美國安然公司,最初主要用于穩(wěn)定能源交易由于氣候變化引起的財務風險。后來在印度、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南非等國相關項目上進展順利,以印度為例,是通過農業(yè)天氣指數保險來降低干旱帶來的損失。

而當氣象符合一定條件時,即使未達到災害級別,仍會對國計民生造成影響,并造成經濟損失或額外費用支出。如三井住友海上保險公司推出的“櫻花保險”具體操作方法是:保險公司先請氣象專家預測今年櫻花盛開的具體日子,投保的旅行社、休閑娛樂場所以及其他客戶,可以根據保險公司的預測安排相關游程。如果櫻花開放日期與保險公司的預測不一致,沒有達到觀賞目的,則投保方有權獲得保險賠款。此外,還有日本的酷暑保險、晴空保險、夏季異常天氣險、臺風保險,英國的下雪保險、降雨保險,美國的服務銷售氣候保險等。相關數據顯示,氣象保險在全球的規(guī)模是150億美金,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

業(yè)內人士指出,氣象指數保險可以大大降低經營成本,可以有效地解決逆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此外還具備交易結構透明性和賠付觸發(fā)機制標準化等特點。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作為一種商業(yè)保險,氣象指數保險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在資本市場完善的體制下,再保險公司還可以利用指數保險轉嫁風險到金融市場,比傳統的農業(yè)保險規(guī)避和分散風險的能力更強。

一位瑞士再保險的內部人士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指出,氣象指數保險在6、7年前就已引入國內但未能實現較快的進展,主要問題是國內沒有風險對沖機制。歐美5、6家成熟再保險公司以指數為標的,通過發(fā)行基金、股票、期貨、債券等方式形成完善的風險對沖機制。這樣做的好處是,發(fā)生理賠事件之后,再保險公司獲得的收益甚至遠遠超過賠付金額,因此也被叫做“巨災的招財貓”。

創(chuàng)新帶來的機遇/

作為一種方興未艾的保險產品,氣象指數保險在互聯網保險創(chuàng)新中面臨新的機遇。

一位負責37℃高溫險的眾安保險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此次高溫險在網上銷售試點順利,未來還可能推廣至包括生活、旅游、農業(yè)等其他領域。

但上述瑞士再保險內部人士認為,僅高溫險背后數據就相當復雜,若應用范圍延伸至農業(yè)險必定需要更強大的數據支撐,在當前能夠做到并不容易。如獲取相關數據需要與包括氣象部門等在內的機構洽談,而現實情況是,國內相關機構數據并不像海外市場一樣開放。

相比氣象數據的獲取,氣象指數保險對于氣象金融數據的要求更高。該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利用數據跟金融配套方面,國內在技術水平上至少落后國際市場15年。

業(yè)內人士曾指出,開展氣象指數保險的關鍵,是氣象指數怎么來確定。他舉例稱,如歐美的一些再保險公司,一般都有幾十年的某個專門領域數據的累計、應用和判斷,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巨災模型體系,對其他保險機構來說是進入門檻。此外,這些再保險公司在國內分支機構的人才匱乏,即使有專業(yè)人士也并不掌握國內氣象金融數據。

該人士進一步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氣象指數保險在國內迅速發(fā)展時機還不夠成熟,金融工具應用的制度環(huán)境亟須完善,利用資本市場分散金融風險的創(chuàng)新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王緒瑾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數證券化應當具備四個基本條件:基礎數據、發(fā)達的資本市場、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特殊的發(fā)行機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