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3-11-22 10:14:00
每經記者彭斐發(fā)自山東
作為村里第一個開淘寶店的人,胡偉去年的營業(yè)額已達到200萬元,但他認為,這已經是淘寶店的最高點。
在接下來的發(fā)展上,胡偉遇到了瓶頸。摩托車修理工出身的他將原因歸納為,“缺乏專業(yè)人才,比如專業(yè)的圖片設計、店鋪裝修人才。”
與胡的想法類似,賈培曉很注重營銷工作,在他的8名員工中,有一名設計專業(yè)畢業(yè)的大學生,負責設計店鋪、美化圖片。作為村里營業(yè)額最大的網商,賈培曉近幾年一直在招納大學生,以提高其網店的質量。不過,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在這兒工作最長的也不到一年”。
正如邱澤奇所說,農業(yè)三化中,除了農產品的現代化,還有農村和農民的現代化。在他看來,“最難的還是農民的現代化,但這關系到類似灣頭村這樣被信息化改變的村莊,到底能往前走多遠”。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灣頭村,隨著一大批大學畢業(yè)生加入到農村電子商務大軍,文化素養(yǎng)的高低已明顯和店鋪經營的規(guī)模呈現正相關的關系。
邱澤奇亦指出,在農村市場化的過程中,人口流動加速,農民需要掌握配套技能,也要了解市場規(guī)則,更多地參與到市場中,即農民現代化。
而隨著本村、甚至外地大學生到灣頭村開網店,賈培曉、孟麗麗的壓力因對手素質的強勢在無形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零庫存是灣頭村電商的普遍特點,對這種存在斷貨危險的模式,灣頭村的網店老板們卻有著難以割舍的依賴。
有電子商務研究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以灣頭村為例,草柳編從業(yè)者多為中老年留守人員,就地生產、就地上網銷售,才是網商最節(jié)約成本的經營方式。在他看來,這在農村電商領域比較普遍,他們不可能把店鋪搬到城市,但受農村基礎設施、農民文化水平的限制,人才匱乏的問題將短期無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