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7 01:15: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杰 發(fā)自浙江
每經記者 徐杰 發(fā)自浙江
昨日 (9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報道了《7月財政收入下滑兩成 浙江舟山放寬房產限購令》,引起市場強烈關注,這也是浙江省內,繼溫州之后的又一個對樓市限購令進行調整的城市。
昨日下午,記者接到來自舟山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的回應,稱該市限購令并未放松,但就小島居民子女就讀、遷居本島等現實購房需求正在作調研。
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前段時間溫州放松,但在中央“紅線”以內,故放行;舟山的限購放松的程度很大,而且限購執(zhí)行力度相比全國要低很多,舟山已越紅線,將被叫停,否則會造成跟風。
舟山否認已寬松限購令
舟山市房管局向記者提供的新聞通稿稱,舟山市的房產限購政策并未取消,但就小島居民子女就讀、遷居本島等現實的購房剛需正在調研中。
近日,舟山透明售房網下屬的“住在舟山網”突然有消息稱,舟山限購已悄然放開,說是2013年以前買的無論多少套都不算,只要是2013年1月1日以后沒買過的,都可以再買一套。該消息還稱,近日將有政策性文件下來。
對于限購,上述回應進一步援引舟山市房管局副局長陳麗娜的說法稱,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實到位,目前舟山市購房是剛性和改善型需求主導,由于小島居民因為子女就讀以及“小遷島、大建島”的因素,需要到本島城區(qū)購房。“針對這種需求,該市正在作前期調研,但并未出臺相關新政策。”
舟山市房管部門還明確,該市從于2011年3月起,實行了開盤定價聯席會議制度,是全國嚴格執(zhí)行限價、限貸、限購的“三限”的城市之一。
回應還稱,舟山市房產調控政策實施以來,房價漲幅得到了有效抑制,2011年該市新建商品房價格指數為106.3;2012年為98.0,略有下降,今年上半年該指數為102.5,顯示該市的房產市場的發(fā)展平穩(wěn)。
不過,記者發(fā)現,今年上半年舟山新建商品房價格指數為102.5高于全省水平,上半年浙江省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指數為99.3,舟山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在浙江省11個地級市中居于首位。
房地產業(yè)稅收增長16.6%
記者進一步獲悉,舟山從去年開始就微調了樓市調控政策措施。
舟山市統計局今年9月3日發(fā)布的一份《上半年舟山樓市量價齊升》報道稱,今年以來舟山樓市有所回暖,區(qū)域特征明顯,原因之一就是政策影響。如提高了公積金貸款額度,首套購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由原來的25萬元提高至35萬元,今年4月1日起又提高至40萬元,90平方米以下的可至50萬元。
此外,在限購方面還縮小了范圍,將轄區(qū)內的新城、定海、普陀,作為獨立區(qū)域,2010年10月14日以后在其中一地購過房的,在其他地方仍可購房,朱家尖房屋作為旅游房產看待,不受限購限制。
對于舟山限購事宜,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jiān)張大偉認為,舟山限購放松的程度很大,而且相比全國執(zhí)行的情況,其執(zhí)行力度要低很多,預計被叫停的可能性很大。
同時,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就此發(fā)表評論稱,前段時間,溫州放松但在中央“紅線”以內,故放行;舟山已越紅線,將被叫停,否則會造成跟風。
張大偉分析認為,中國樓市已經出現了事實上的冰火兩重天:一二線城市量價爆發(fā)式上漲,而三四線城市則出現了庫存積壓,賣地難。
對于舟山,杭州雙贏置業(yè)機構總經理章惠芳稱,近期去過一次岱山考察,旅游地產并沒有想象的好賣,經歷過一兩波購買后,成交量在下降,去化就成了考驗。
而據章惠芳觀察,目前不少城市已開始對限購政策作出一些調整,尤其是一些縣級城市已經開始松動,明嚴暗松,緊中有松,表面緊,內部松,省會城市仍然維持趨緊的態(tài)勢,而其他三四線在觀望,會效仿,政府不會出臺文件,但會對這種行為默許。
同時,張大偉認為,除了應對庫存積壓賣地難題外,在穩(wěn)定經濟的大前提下,房地產調控執(zhí)行力度和意愿減弱,房地產起到了穩(wěn)定經濟的作用,地方政府依賴土地收入。
舟山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舟山市GDP為392.55億元,同比增長8.1%,低于浙江省8.3%的平均水平。上述統計數據還顯示,作為支柱行業(yè)的船舶修造業(yè)效益普遍堪憂。
舟山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就主要行業(yè)來看,全市稅收收入增量主要還是依靠房地產業(yè),房地產業(yè)稅收增長16.6%,其他主要行業(yè)稅收形勢較為低迷,制造業(yè)稅收下降11.4%,其中船舶業(yè)下降22.8%,交通運輸業(yè)下降36.2%,批發(fā)零售業(yè)下降4.0%,金融業(yè)下降0.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