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12-03 17:57:15
作為融資市場,中國股市已經早早地實現了它的功能;但作為投資市場,中國股市似乎還未成
《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1中國上市公司領袖高峰論壇暨上市公司口碑榜頒獎盛典”于12月3日在深圳舉行。
中國股市歷經了二十年的風雨滄桑,如今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資本市場。就是這樣一個吸引著全球投資者目光的巨大市場,卻也總是讓投資者們愛恨交加,難言悲喜。作為融資市場,中國股市已經早早地實現了它的功能;但作為投資市場,中國股市似乎還未成熟,未能給投資者一份滿意的答卷?!睹咳战洕侣劇分鬓k的“2011中國上市公司領袖高峰論壇暨上市公司口碑榜頒獎盛典”于12月3日在深圳舉行,專家學者、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高管共同探討中國資本市場現存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證券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吳曉求(微博)對2012中國宏觀政策有何動向以及資本市場將如何發(fā)展進行了前瞻性的解讀。以下是演講實錄:
各位朋友早上好!非常高興能夠在東莞觀瀾湖這個地方舉辦2011中國上市公司領袖高峰論壇,非常的開心。剛談到關于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些戰(zhàn)略,這一個是長期的問題,一個是短期的問題,我結合長期和短期,以短期為主來談談。我們講一下長期的戰(zhàn)略,所以我的題目還是講中國的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
我們看看重要的指標,主要有四個指標,第一,貨幣M2,這個指標非常的重要,如果要研究資本市場,我們要關注M2的變動,我們要觀察CPI就要關注M1,這是因為研究資本市場一般要關注M2,現在社會上更多是關注廣義的貨幣。你可以看到是從去年10月份我們加速了整個貨幣政策緊縮的力度,到今年整個廣義貨幣呈現出一個月度不斷下降的趨勢。去年整個供應量的增長是19.5%,也就是說這兩年我們實際上是通過發(fā)行貨幣增加了50%,完成了一個大約20%的經濟增長,2009年是9.3%,2010年新增后整個增長是11.4%,大約是超過了20%的增長,但是我們的代價是發(fā)行了50%的貨幣,這實際上預示著正在流通的貨幣可能太多了,同樣會引起價格的上漲,除了價格上漲,也會引起資產價格上漲。在2011年的時候,房地產價格上漲也是明顯的趨勢,但是股票價格沒有得到有效的反映。到7月份明顯的下落,17.4%,13%,12.9%,增長速度是非常慢,因為我們知道這幾個月的經濟增長都維持在9.3-9.5%之間,CPI從10月份的5.5%,7月份的6.5%,平均在6.2%左右,這兩個加起來其實大大超過了同期M2的增長,也就是說經濟運行當中,不考慮資本市場的發(fā)展,經濟運行當中所需要的貨幣是越來越少,整個銀行體系的資金非常的緊張。和這個相比較,CPI也呈現下落的趨勢,6、7、8月份是一個高峰期,到9月份回落,到10月份是明顯的回落,一般11月份將會低于5%,整個CPI物價的上漲,一年整個是走拋物線,也是反映了貨幣政策起伏的作用在CPI上面得到了一個顯現,但是顯現并不是很明顯。這實際上暗示著CPI上漲除了我們貨幣投放以外,更重要的因素,包括成本的上升,外圍市場上漲都會帶動我們CPI的上漲。因為整個經濟是緊縮的,所以GDP增長上面也是回落,前年平均是在9.2-9.3%的趨勢。有些趨勢正在提醒我們宏觀經濟回落的數據,這暗示著我們前期貨幣政策緊縮力度,而且很多情況下是6-7月份存款準備金率以下。因此對后續(xù)經濟快速的滑落,應該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兩次不緊縮的話,我想CPI雖然沒有降這么快,但也會下降,因為整個貨幣政策是在6-9月份之間,如果還要緊縮,已經不再對CPI滑落或者是對經濟大幅度快速的回落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們說M2的增長,CPI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叫做MPI,MPI也是經濟指數,一般在50%以上,處于一個穩(wěn)定的上升期,如果低于50%是滑落區(qū)。11月份是剛剛公布,昨天剛剛公布是非常少,這是首次低于50%,指數是49%,整個經濟出現了明顯的衰退,因為MPI主要是五類指數計算,這也是宏觀經濟重要的指標。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對外的聯(lián)絡,對外的聯(lián)系。當然,不說一些內部指標,和外部的聯(lián)系也是非常的重要,因為中國經濟加入WTO后對外依存度明顯提高,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標是兩個,一是外匯儲備以很快的速度在增加,外匯儲備增加一方面可以解釋進出口貿易;二是FDI也是增加非??欤馍讨苯油顿Y,這也會形成外匯儲備;三是熱錢。中國經濟從加入WTO之后,它的外部需求成為了中國經濟的問題,今年遭受了歐債危機的影響,中國的對外貿易大概會達到3.5萬億左右,服務貿易占10%,貿易還是會以15-20%的速度成長。和貿易相聯(lián)合,剛剛所說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對M2的影響和廣義貨幣的影響是非常的直接,因為中國的匯率制度決定了會直接帶來人民幣投放增多。所以可以看到今年也是上漲的趨勢,從年初2.9萬億美到9月份的3.2萬千美元,這個數字變化不是非常大,其中可以看到,9-10月份和8月份相比,我們外匯儲備減少,同時外匯債務因為這些外匯儲備都會形成央行的基礎貨幣,在央行投放的基礎貨幣,外匯占到25萬億,25萬億。中國的貨幣指數在3.7-3.9之間,10月份是3.7%,3.7%乘以基礎貨幣就形成整個M2的規(guī)模。中國基礎貨幣的投放都是通過外匯的形式來完成,這種貨幣形成一個特點——并不是央行主動的投貨幣。從另外一方面看,這么多外匯債款,這是由熱錢帶來還是怎樣帶來的,使得中國在這些年可用的金融資源是大幅度增加,這是中國經濟這些年快速增長非常重要的原因,當然與此同時帶來了通脹的壓力。
到10月份出現了非常奇怪的現象,外匯賬款減少了248億,暗示了有一部分的資金熱錢將會留出,這個暗示非常的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可能解釋于熱錢留出。
中國貨幣投放是不同的,這里面用于解釋,中國的貨幣政策的運用和西方主要國家有明顯的不同,明顯的不同就來自于貨幣結構或者是貨幣投放。主要是想解釋這個問題,為什么我們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是因為數量化的工具,原因在這里,我是反對在目前情況下我們用利率,一點作用都沒有。我們只能收縮擴張流動性調節(jié)經濟。
央行11月21日公布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截至10月份,中國外匯總額是25萬多,這是三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這是很重要的數據。通過非常重要的數據,我們可以基本得出今年的經濟還是不斷回落的趨勢,這也符合我們整個宏觀經濟調控的目的,因為第四季度MPI到49%的時候,這個結論就會成立,尤其是每年1季度將會在8.5-8.8%左右水平上在運行。當然我們現在開始警覺,經濟將會下滑,而且是會到低于9%,所以我們很多人緊張,有時候想為什么要緊張,因為年初說,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控制在8%,甚至還沒有到8%,我們想松動貨幣政策,這是想警惕,我們目標是8%,我們還沒有到8%,這個邏輯上是講不通。
所以經濟進入下行通道,但是政策要關注。今年還有一個月過去了,明年的經濟增長現在很多機構都在做預測,我主要研究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有些權威的機構都認為在2012年中國的經濟會保持在8.8-9%之間的增長,最不樂觀是8.5%,無論是8.5%還是9%,這個預測差別并不是特別大,雖然這么說,我也是重復說8.5%-9%。
宏觀經濟運行當中有哪些因素在影響?相對比較好的因素是通脹出現了回落,到明年應該是在4%左右,這個目標可以達到。除了貨幣政策的緊縮在起作用,另外對我們的基數也是在起作用。因為9月份之前整個價格水平還是比較高,從同比的角度來看會下降,所以推斷下來是減法,預示著緊縮的腳步存在,今年8月份在很多場合講,中國的緊縮周期已經結束,接下來是一個觀察期,結構的松動期,這是一個定向的寬松期。
接下來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資金緊張可能還會比較加劇,雖然前面央行調低了存款準備金率,但是這種關于調0.5百分點是不夠的。中國經濟究竟有沒有問題,當然有問題,如果中國宏觀經濟存在長期問題,比如說結構調整,不可能用一年的方式去做,這需要緩慢的時間。歐債危機,我們也沒有很好的辦法。我們要看是否處于成長期,無論是CPI還是GDP的增長率,還有外匯儲備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減少,也包括是經濟增長,這些數據加起來一看,中國經濟處于一個正常的狀態(tài),沒有出現大的問題。現在是一個正常的狀態(tài),前些年下來,CPI大概是5.7%,這對于經濟增長是正?!,F在在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之前那是很緊迫的。中國貨幣政策是以存款準備金率為標準,暗示著我們在過去的緊縮,最后三次的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是沒有必要的。所以當時6月份采訪又調了,真的沒有必要調,不要著急。幸好前天央行把存款準備金率往下調,中國貨幣政策的應用,剛剛原因我所說的,跟中國貨幣的結構有關系,因為他很難通過利率影響資金成本,這套思路行不通,只有把水龍頭的閘口擰緊,所以21.5%太高了,應該說在每年會調低一次,因為提前到11月30日來調,這有點出乎所料,可能跟兩個數據有關系。中國前七個月利率調整,這次8次,這次逆向操作,哪怕出現了美債危機的問題,這是反映出我們比較的著急,我們習慣立竿見影。后面直接的誘因,我想還是跟市場有關系。因為央行政策操作的時間一般都會在下午4點鐘,你去搜一般是3點半到4點鐘,尤其是重大政策工具的調整。這次是應該加快了出臺的時間,所以時間提前了,歐債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了明顯的作用,使得提前了,我們存款準備金率是21%,21%還不是一個正常貨幣的指標,一個正常貨幣政策的指標,在我看來,在目前的環(huán)境下面至少在20%,在20%一定是可以接受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看,當然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4000億釋放了基礎貨幣的流動性,12月5日之后,通過存款,這4000億的擠出貨幣,M2可以拿到6萬4千4百億,到明年我們來看,M2增長率和存量部分就有明顯的加劇,這幾個月只增加了2萬億M2的增長,這不夠。當然也有人非常反對通脹剛剛有點回落,就開始有雜念。前一段時間溫州的情況是一個標志,溫州的高度市場化,關注的是中小企業(yè)。關鍵是央行最有錢,世界各國央行,中國是高利率,美國是分金融機構的看,基本上每年10%,這個東西是不變的,基本不變的,印度只有6%,中國在之前是21.5%,你能夠說資金不緊張嗎?
經濟下行的預期應該已經形成了,這是一個狀況,外部的因素來看,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使得外部需求不確定性增加,廣交會剛剛結束,明年還會有廣交會,今年廣交會是金融危機以來最為慘淡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來自于歐洲的訂單太少了,昨天看到央視的新聞,真的談到廣東陶瓷業(yè)的衰退,主要是歐洲沒訂單,這就可以看到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因為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國,美國是第二大貿易國,但是美債的影響也很大。我們先談談美債,大家覺得美國第二輪的金融危機又來,美債危機是長期信用將不在是一個無風險資產。按照這么一個道理,因為以前全世界無風險資產只有美債,因為是商業(yè)。因為法國和德國英國因為規(guī)模比較少,所以配置起來不好配置,所以一般來說都是配置美國政府的債券,所以成為了一個無風險資產,后來調低了信用評估,短期來看沒有風險,長期來看有風險。我們市場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哪怕是一個謠言,中國的市場都難以承受。調低美債的信用評級,市場也還是不錯的,中國的國債沒有什么的問題,我們規(guī)模小,我們整個國債儲量在7萬億多,我們GDP達到44萬億,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沒有任何的風險。今年財政收入超過4500億,給我們一個A級評估,這是市場開放等等。因為只要通過了法律條件,大家都知道因為存量的確達到債務上線,而且還有一個收益,通過了之后達到16萬多億,因為6萬億的新增國債,因為從長期來看,如果未來還有一個債務危機,如果達到16萬5千9百億還不夠,現在整個GDP才14萬5千億,去年14萬5千億,如果再往上走,未來怎么還。債務的增長,你可以增長,你的經濟增長趨勢要快速,你的經濟增長是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通過一個新增的巨大的增量,可以對沖掉相當少的存量,這是沒有問題的。中國經濟的增量非常大,歐洲經濟增長基本上是零增長,同時每年還新增增長,你沒有新增的財富,所以他未來只能通過金融方式,要么就是金融危機。這是美債,美債對中國經濟從短期來講沒有影響,但歐債是實在的,因為歐債危機是結構性,不能通過貨幣政策擴張對沖財政性的危機,對沖不了,這兩者之間是矛盾的,所以歐債危機是必然的,必然只有通過財政預算的平衡來實現,我國已經意識到歐債會帶來影響,除了對我們的出口,還有更重要是對未來推行前貨幣體系的改革會帶來新的障礙,歐元和美元在最鼎盛的時候,歐元在全球貨幣儲備市場占到25%的份額,分流美元霸權地位。歐債出來了以后,從我們國家來看,我國是比較大的推進全球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因為全球貨幣體系,美國的霸權主義,同時使全球經濟處于不確定性,處于一個國家經濟制約下,這對于中國經濟正在興起的大國來講是非常的不利,所以必須要推動以美元為本體的貨幣體系的改革,組成多元化貨幣體系。我們也是在成為國際貨幣體系里面重要的一員,美元會重新回到強勢的時代,這些天美元是強勢,并不是說美國的經濟好,我們也希望有一個歐元,但是歐元解決不了問題,完全不現實了。
第二,關于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一些變動。在過去財政政策都是不作為,宏觀經濟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什么說不作為,因為沒有周期的概念,因為所有宏觀經濟運行都是周期的。經濟不太好,企業(yè)難以度過難關,比如說要降級,比如說擴大支出等等,永遠是增加稅收,永遠增加財政收入,我們財政收入每年都有25%的速度增長,大大超過了經濟增長。財政收入這一塊的增長意味著其他兩部分,居民部分和企業(yè)部分的利潤收入在減少,一些總量增加了,但是比重下降,其中居民部分在這些年代收入的比重大幅度的下降。因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的資源是來自于金融資源,主要是來自于居民部分盈余,構成整個金融資源的主體,如果呈現了下降趨勢,那金融市場化的資源在減少,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政府資源在大幅度的增加,這和整個改革的方向是不相稱的,所以產業(yè)政策是長期有所作為,而不是宏觀經濟政策,而是增加收入的政策。
也沒有辦法,中國的考核體系就是這樣,你要提拔一個政府的領導,一定是要考核GDP的增長,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絕對不會把當地居民收入的增長作為主要的因素,所以他拼命的增加財政收入,拼命的增加經濟增長,盡管經濟增長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也這樣做。比方說現在對一些稅收改革進行了調整,提高了營業(yè)稅,還有增值稅的門檻,使得小微企業(yè)減少稅收,這些做得還不夠,重要的除了這一塊,減少小微企業(yè)的稅收這一塊,還有兩塊,一是要推動整個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要調整自己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要逐步確保居民與部門收入,至少要保證國民經濟的增長,至少要確保達到2-3個百分點,使得整個財政收入的增長保持適度,我們國家現在是轉型期,我們有很多的支出,這是今年的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有很多外國人看不懂,因為中國的貨幣政策一動就動存款準備金率,因為這是一個特殊性,剛剛我已經說了,中國的貨幣政策總體上看是創(chuàng)新的,因為給了很高的評價,中國貨幣的操作流程操作特點完全不同,就是創(chuàng)新,我們沒有受到約定俗成概念的約束。你說價格起來了,明顯的基礎貨幣是因為熱錢太多,熱錢太多是因為中國最好的避風港,因為你的利率無風險的,同時你還有4-5%增長這樣無風險達到7-8%,全世界哪里有7-8%無風險收益,你必須要提到6.5%,我想有很多就這么說,所以我們還有很多提高利率的次數,你完全不了解,所以沒有提,如果再提,外匯債務不是現在的問題,而是非常大,你擋都擋不住,我去核查但是很難做。
中國的貨幣政策不把這個作為首要的目標,但是促進經濟均衡的增長推動整個金融體系結構性,推動資本市場的發(fā)展,推動金融體系市場化也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尤其在中國市場。如果你只是盯著CPI的變化,你不關注更大層面的事情,包括資本市場,包括中國金融體系市場化的改革,這是很小的,只有等到未來我們市場已經高度市場化,中國貨幣政策從這邊的角度來看比CPI更重要的推動中國金融市場,還有推動中國人民幣匯率制度市場化的改革,這可能是更加重要的一個目標。這是關于兩種政策的評價,對于貨幣政策評價要大大優(yōu)于對財政政策的評價,雖然他們也有改進的地方。
宏觀經濟調整。調整總體的判斷就是要讓財政政策發(fā)揮更多的調節(jié)職能,要讓貨幣政策從過緊過度到正常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整體的判斷,剛剛所說的財政政策重點主要是推動國民收入的改革,通過稅收杠桿推動整個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包括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包括七大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如何發(fā)展。存款準備金率未來的變動已經調了一次,如果再調一次3月份也是完全有可能,也就是說到一季度之前再來調兩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個宏觀經濟政策的常態(tài)性是穩(wěn)定的,而不是頻繁的調整。利率是否會調整,我想CPI在4%以上,利率不會調整,如果真的CPI到了低于3%,或者是到2%的利率會往下調的空間,但是利率往上的可能性一點都不會存在,全年還有2點多的負利率,但是不會高。
貨幣政策變動主要預期是什么呢?人家說你憑什么做這樣的判斷,CPI還是經濟增長,要是如果其他情況不變,經濟增長停留在8.5%也沒有必要去推動貨幣政策,也沒有必要去松動貨幣政策,讓他回到20%就不要再動了,這是經濟增長下滑的態(tài)勢。如果歐債危機真的愈演愈烈,我想和德國法國都不行了,法國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它受到沖擊的概念會比較大。除非是歐洲危機演化成金融危機,使得中國經濟特別是出口出現了落后式的下降,如果沒有這個,但是我的判斷還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畢竟不是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中國無論是美國貿易,日本貿易,雖然也細細研究日本的問題,比歐債大很多,日本的問題那是太大了,它政府的負債大大超過歐債,但是人們都關注歐債。
我希望關注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資本市場的發(fā)展,也就是說資本市場的發(fā)展,貨幣政策調節(jié),貨幣政策調整將會關注資本市場,我希望要納入其中,因為這個市場承受的功能太大了。我們每年都要對外融資1萬億,但是市場新增資金是沒有的,甚至是負的,我們談到10月份、9月份M2的增長,9月份是13%,10月份是12.9%,達到非常低的水平,實際上這樣M2的增長怎么還有新增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所以這個市場處于嚴重失衡的狀態(tài)。所以國際化推出,大家這么敏感那是有道理的,除非是你要想辦法讓進入這個市場的資金有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問題是只實現了供給增加,但是資本市場如何讓新增資金進入到政策沒有任何想法,只是把市場拿下,你說這個市場再好的基本面也沒有多,我們基本面已經非常好,我們去年11.4%的增長,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達到。我們今年的經濟增長也是很好的,你能夠說基本面不好嗎?我們企業(yè)80%以上都是盈利,但是我們市場不斷的下滑,這必然有原因。之間原因是供求失衡,所以我倒是希望你真的要發(fā)展資本市場,資本市場非常的重要,研究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專家里面我是最主張一定要大力發(fā)展資本市場,而且我覺得核心是發(fā)展資本市場。一是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二是利率資本化,主體是金融市場,匯率制度的改革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改革。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你說哪一個部門做了改革,哪一個都沒有做,美元的頹勢給人民幣和匯率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還要把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這是大力推進,人民幣將會成為美元之后第二。更重要的資本市場發(fā)展也沒有納入,所以構建現代金融體系不現實,所以我呼吁一定要推進改革,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體系可以形成的基石,沒有這些基石,一切改革無從談起。中國整個改革,特別是金融改革就是推動資本市場化的機會。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全流通的時代。全流通有兩個意思,一是要花五年的時間去解決到期的問題,有很多都是到12個月就賣掉,還有沒有新增資金的問題,還有融資壓力風險非常大,這方面不展開。 還有我們政策是沒有相對松的貨幣政策,這是全球的經驗,理論上也是這個結論,沒有經濟的貨幣化程度的提高,怎么有金融機構?
我們看看2011年的市場,有點凄風苦雨。凄風誰也抓不住,2300點也是非常的奇怪,當然有很多人很聰明,我們在年初把所有的股票都換成茅臺酒、五糧液(37.40,-0.38,-1.01%),今年就會跌。難有作為,有人歸結為證監(jiān)會,我想他應該想想辦法,供給減少,就做供給方面的事情,我們投資者是難有作為,這是結果。政策邊緣化,政策的確邊緣化,緊縮的時候沒有人會考慮他,其實未來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實際上也是為資本市場發(fā)展。每個人都用了非常美好的希望說再停一停就過去了,昨天又在停,這是2011年的情況。
2012年的市場是政策回暖,這是我樂觀的想法,2012年是經濟的基礎環(huán)境相對差一點,因為一直在回落,但是政策在回暖。一般說來中國市場政策的回暖推動市場比經濟回暖力度更大,整個資金的規(guī)模會大幅度的增加,比如說三次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M2會在4萬5千億左右。這4萬5千億到位了以后,我希望相當一部分進入資本市場,還有更多進入中小企業(yè),不要進入房地產市場,我希望是實際的影響。困難不少,內部還是減持壓力太大,每年上市銀行要融資3000-4000億,因為每年新增貸款8萬億,增加75%左右,還沒有考慮到其他實際企業(yè)對資金的需求。壓抑太久,實際上從金融危機之后就沒有好的表現,總體上看沒有一個正常的表現,未來一定會有希望。我說未來期望還是很大,這是我的希望,但是我的希望能夠成為現實。
我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