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0 01:23:15
財政收入突破10萬億,意味著中國繼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之后,財政收入也將成為世界第二,而且,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財政收入超過美國似乎也是指日可待。因為專家說了,以國際標準“宏觀稅負”衡量,我國稅負并不高;換言之,可以挖掘的增稅空間依然有。因此,財政收入增長遠高于同期GDP增長,個稅收入增長遠高于同期居民收入增長,或許還會長期存在,于是人們不得不擔憂,這會抑制居民和企業(yè)的積極性,并導致國富民窮。
與財政收入連番猛增相比,兩年前的“稅負痛苦指數(shù)”位居全球第二,在今年繼續(xù)被炒剩飯就顯得頗為無聊。但是《人民日報》“探尋喧嘩背后的真相”卻很認真,不僅證實了這個數(shù)據(jù)是兩年前的舊數(shù)據(jù),而且引來一幫專家為這個榜單的偽科學性 “背書”。只不過,我們不應該忽視:稅負高低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數(shù)據(jù)來研究,“稅負痛苦指數(shù)”本身卻更多是一種公民感覺。就算這個榜單“科學性較差,不能反映真實情況”,但它之所以能夠深入民心,說到底還是因為契合了民眾的真實感受。
就像人們擔憂財政收入增速過快會導致國富民窮一樣,財政收入拋棄民生福利獨自高飛,本身就是一種稅負痛苦。因為人們繳稅給政府,絕不是為了讓被雇傭的公仆們能夠吃香喝辣,而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如果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很快,居民收入?yún)s始終增長很慢,說明政府通過收稅拿走了主要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只將少數(shù)的留給民眾享用。更進一步,如果在財政支出上的民生投入,同樣比不上財政收入的增速或者行政開支的增速,則意味著納稅人為購買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務必須支付更高的價格。
稅負痛苦并不等同于單純的稅負過高,相比居民收入較高的稅收負擔,只是導致痛苦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更痛苦的方面,則是那么多的錢藏富于政府之后,在使用上卻不受公眾監(jiān)督,缺少使用透明度和預算硬約束。北歐的稅負比我們重,但公眾抱怨卻少,主要就是因為財政收入多用于民生。高稅收高福利與低稅收低福利都能讓人接受,唯獨高稅收低福利絕對讓人接受不了。具體到國內(nèi)公眾的稅負痛苦,主要恐怕還不是稅負過高,而是 “稅無所值”:養(yǎng)公仆的成本太高,增福利的比例太低。
與行政支出中,茅臺成本、寶馬成本、旅游成本長期居高不下相對應的是,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卻越來越低,教育投入4%的承諾可以遲到20年,全民社保即使在很低水平上也遲遲未能全覆蓋,好點的公路幾乎全都不姓公改姓錢,義務教育的校車計劃和營養(yǎng)餐計劃更是 “還不現(xiàn)實”——稅收增加時說“稅負并不高”,增加福利時又說“暫時不現(xiàn)實”,財政收入不能與民生投入比翼齊飛,這才是最讓人感到痛苦的。
如需轉(zhuǎn)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