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三把火燒熱物價溫度 錢袋保衛(wèi)戰(zhàn)2011攻堅前行

新華網 2011-01-03 09:06:58

2011年,物價上漲依然會是老百姓“錢袋保衛(wèi)戰(zhàn)”的首要問題,要控制通脹,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明確主從關系,打好“組合拳”。

    央行近期公布的2010年四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對物價滿意度創(chuàng)下1999年四季度以來的最低,73.9%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2011年,物價上漲依然會是老百姓“錢袋保衛(wèi)戰(zhàn)”的首要問題,要控制通脹,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明確主從關系,打好“組合拳”。


    “錢袋保衛(wèi)戰(zhàn)”壓力仍不小


    中國人民銀行在去年年底突然加息,出乎市場預料。此前,多數人認為,隨著2010年6次全面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在2010年內加息的可能性已經很小,沒想到在新年前的最后一個周末央行突然加息。


    “這或許預示著,去年12月份CPI仍可能在高位徘徊,而利率工具奏效會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晚加不如早加。”興業(yè)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說。


    “由于通脹預期形成之后,物價會有一定的上漲慣性;加上2011年1-2月將是我國傳統(tǒng)的春節(jié)期間,節(jié)日需求會帶動部分產品的價格上漲;再加上進入冬季以來,低溫雨雪等災害性天氣出現的可能性增加,將給蔬菜瓜果等農產品的生產和運輸帶來困難,今年一季度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志明說。


    國信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吳土金認為,近期中央各部門以及各地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控制物價的“組合拳”已經初見成效,但今年物價上漲勢頭仍不容樂觀。今年物價會保持高位平穩(wěn)的狀態(tài),全年物價上漲幅度可能在4%左右。


    數據顯示,前期價格調控措施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根據商務部統(tǒng)計數據,在經歷了3周的環(huán)比下調后,2010年12月13日至19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重點監(jiān)測的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止跌趨穩(wěn)并有小幅上漲。其中,食糖、水產品、糧食、肉類價格環(huán)比漲幅均在0.5%以上。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2011年的通脹壓力會比較大,上半年因為翹尾因素,通脹壓力會大于下半年;下半年因為基數以及夏季食品價格向下調整,通脹壓力會有所下降。從目前的趨勢看,如果沒有重大的自然災害,預計今年全年通脹高點可能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三把火”燒熱物價溫度


    專家認為,流動性過剩、輸入型通脹壓力、勞動力價格上漲這“三把火”,是導致物價持續(xù)“高溫”的主要原因。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2009年和2010年,我國貨幣政策中M2增長目標均調高至17%左右,實際增長更大大高于這一預期目標。流動性過剩推動投機活躍、資產泡沫膨脹,2010年游資炒作導致部分農產品“資本化”,引發(fā)食品價格突發(fā)性、超預期上漲,直接推動通脹預期升溫。


    持續(xù)的“負利率”又加速了儲蓄“籠中虎”出籠。央行去年四季度儲戶調查顯示,45.2%的城鎮(zhèn)居民傾向于“更多投資(如購買債券、股票、基金等)”,37.6%傾向于“更多儲蓄”,“更多投資”已取代“更多儲蓄”成為居民的第一選擇。


    而國信證券的一份報告認為,隨著刺激政策下基建工程陸續(xù)完工和進度款支付,存量貨幣資金已由行為受限的平臺公司轉至大量的商業(yè)化企業(yè)手中,2009年增量資金拉動的不再是鋼筋混凝土等產能過剩的行業(yè),而是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偏好于投資供應面最緊、最易在資金進入后漲價、形成庫存投資收益的產品和行業(yè)。這給2011年的物價走勢帶來了不確定因素。


    其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傳導壓力加大。魯政委說,我們面臨的新情況是,全球史無前例的同步流動性過度投放。未來發(fā)達經濟體弱勢復蘇格局可能延續(xù),在美、日等發(fā)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大宗商品高位震蕩上行的格局將會延續(xù),輸入型通脹壓力將持續(xù)。


    第三,勞動力供給結構發(fā)生變化,中低端工資增長加快,勞動力價格上漲滲入商品和服務價格。“這將使得未來十年的通脹整體水平都很難回到過去較低的狀態(tài)。”吳土金說。


    明確主從關系打好“組合拳”


    專家普遍認為,決策層對調控物價、管好通脹預期的決心大、決策科學有力,且更多從系統(tǒng)性上下力氣。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2010年以來物價快速上漲,既有傳統(tǒng)因素,也有新發(fā)因素,兩者疊加效應導致物價過快上漲。治理通脹要抓住核心矛盾,明確主從關系,打好“組合拳”,不能簡單平均使力。


    專家認為,物價治理的終極問題,還是流動性回收、貨幣常態(tài)化的問題。吳土金認為,2010年雖然貨幣政策已經向常態(tài)化邁進,但M2仍高于歷史均值,回收流動性、控制信貸增速的路還要繼續(xù)走下去??梢灶A見,包括加息、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今年都可能繼續(xù)使用,通過貨幣政策的“轉向”,穩(wěn)定通脹預期。


    魯政委認為,增強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彈性,也有助于緩解輸入型通脹壓力。自去年12月21日至2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xù)6個交易日攀升,累計升值幅度已達371個基點。人民幣適度升值,有助于緩解大宗商品上漲對國內物價的沖擊。


    此外,如何加強農業(yè)供給,改善流通環(huán)節(jié),是控制物價面臨的長期課題。劉元春認為,國際價格的傳導、長期不合理的價格糾偏、不斷上漲的要素成本將推動糧食價格繼續(xù)上漲。我國正處于加速城市化進程中,這對農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加強農業(yè)規(guī)劃、供給和扶持的力度。


    吳土金則表示,控制物價,還需堅定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縱觀2010年物價上漲,房價也是推波助瀾的重要推手。高房價必然導致生活、生產的機會成本上升,進而傳導至人工、服務、產品等價格上漲。

責編 劉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