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3 02:28:43
每經記者 伍雨石 實習記者 梅冬哲發(fā)自北京
自去年3月中國汽車單月產銷突破百萬輛以來,國內車市高增長的態(tài)勢開始減緩。今年5月,國內汽車市場迎來產銷環(huán)比雙降的不利形勢。
6月1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研)通報了今年5月份的國內汽車產銷數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汽車產量131.27萬輛,環(huán)比降低14.36%,同比增長22.56%;銷量119.47萬輛,環(huán)比降低13.95%,同比增長29.74%。其中,乘用車生產95.07萬輛,環(huán)比降低12.92%,同比增長18.59%;銷售88.58萬輛,環(huán)比降低10.85%,同比增長25.02%。
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預測稱,國內車市下半年或將出現同比負增長的局面。
環(huán)比雙降或持續(xù)至年底
中汽研數據顯示,1~5月份,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717.80萬輛和605.33萬輛,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2.18%和34.07%。這表明,雖然環(huán)比不再增長,同比增速也出現回落,但總的需求還在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單日產量超過6萬輛的共有8天,而5月份單日最高產量僅為58512輛。與此同時,5月庫存總量達到111.4萬輛,較4月份也有所增加。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北京部分地區(qū)汽車市場調查的情況來看,除了極少數車型仍然需要預定等待外,絕大部分車型都有現車,并且不少曾經的熱門車型,如今的優(yōu)惠幅度已經讓人咋舌。其中尤以日系車的降幅最為突出。
在資深汽車行業(yè)分析師鐘師看來,5月份數據的同比增長應該依然源于政府自去年以來的小排量車鼓勵政策,而5月份產銷環(huán)比下滑則與鼓勵政策降溫有關。
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造成5月份車市產銷環(huán)比雙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就各個企業(yè)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對于5月份的市場情況將會對下半年整體市場走勢造成的影響,鐘師則表示很難預測,因為從目前來看,下滑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分析。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饒達此前表示,當前我國汽車市場正處在從“井噴”回歸正常的過渡期,這個趨勢可能一直要延續(xù)到今年年底。
胡茂元則預計,今年國內汽車市場走勢將呈前高后低的態(tài)勢,增速逐步放緩,在第四季度可能出現同比負增長,但全年仍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水平。對于此前4個月的增長,胡茂元認為主要來自三方面的影響因素:一是經濟復蘇帶動需求繼續(xù)增長;二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三是去年年底有部分銷售量轉入今年實現。
政策優(yōu)惠影響大
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會長蘇暉同樣對今年國內車市的整體走勢持謹慎態(tài)度。
在他看來,今年汽車消費市場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政策環(huán)境、市場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汽車消費,預計今年下半年增速會繼續(xù)減緩。
同時,他認為目前很多汽車廠商對今年產銷情況過于樂觀,調高了產銷目標,將會有很大的可能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
此外今年很多政策的出臺均不利于汽車消費,在這種形勢下,汽車產銷的下降是必然的趨勢。與去年國家著力于推動汽車市場發(fā)展不同的是,今年的優(yōu)惠政策出現了一些調整。例如購置稅優(yōu)惠的調整對小排量汽車的銷量影響非常大。但同時,國家正在調整的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如果能夠成行,勢必會對市場消費起到一個鼓舞作用。
蘇暉還提出,現在汽車市場存在一個不正常現象,隨著購置稅優(yōu)惠的調整,SUV等大排量豪華車型銷售增長過快,反映出目前的消費市場還需要一個正確的導向。
自主品牌份額下降
中汽研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還顯示,5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車產銷在當月總產銷量中的占比有所下滑,自主品牌乘用車產銷量占比分別為41.81%和41.06%,較4月份分別下降3.37個和1.44個百分點。
中汽研主任趙航認為,優(yōu)惠政策對自主品牌乘用車的拉動效應減弱、交叉型乘用車市場增長乏力以及消費者購買力增強是造成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關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下滑,主要是受政策降溫和合資品牌發(fā)力兩方面因素影響,由于在大多數自主品牌的產品結構中,小排量車型占據了較大比重,政府自去年開始推行的小排量汽車鼓勵政策對自主品牌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今年以來,相關鼓勵政策力度的減弱,則讓以小排量車為支柱的自主品牌難以繼續(xù)維持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因為豐田的召回門事件,豐田全系車型在華有了大規(guī)模的優(yōu)惠活動,而豐田此輪的降價引起了其競爭對手的緊張,于是國內汽車價格被整體拉低。因此,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的交鋒前沿進一步下探,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由于統(tǒng)計渠道存在差異,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暫時不方便對此數據發(fā)表意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